8月摩擦必升级资金博弈会登峰造极!

2025-08-04

  虽然周末是双助攻,但是因为中美谈判目前悬而未决,所以很多小伙伴还是有些紧张,那么今天就整个八月份的市场,我会做一个梳理,本篇将从三方面给大家梳理,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,另外本文最后一部分的提示很重要,大家不要忘记。

  为什么第三轮会谈的结果不好,我之前说过,一切都是为了老川访华做铺垫,原因很简单,中美无法脱钩,脱钩玩过了,老美股债汇三杀,然后就是就业数据大滑坡,所以他玩不起了,但是我这么说,不等于说这之前就风平浪静,相反,双方都会在为最终的签字画押继续造牌,就算签了协议也可以撕毁,何况现在还没有签订呢!

  东大方面,约谈英伟达,更重要的是,今天官媒有篇重磅报道,这报道的分量是十足的,其实就是在告诉老美,不要觉得你们是在施舍,我甚至可以不用。

  老川方面,动作更多一些,关税和对外关系,都有动作,关税方面,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对转运做出限制,另外还高调宣布派遣核潜艇去大毛。转运这事情的确对国内某些贴牌的贸易产生比较大的影响,当然转运的本质还是希望从我们这里多捞一些。至于对大毛,无非就是告诉我们,我是认真的,你们不要再资源大毛了,但实际上除了我们之外,印度比我们买的还多,而且已经拒绝了老美,让子弹再飞一会吧。

  虽然双方拼命造牌,但是我们的确是拿捏老美的核心,一张稀土牌,之前我就说过,短期内没有替代的可能,对我们来说,无非是未来晚一点到,对老美来说,今天没有稀土,明天就是失业,谁更承受不起,显然是一清二楚的,这也不是我盲目自大,大家可以自己跟踪下大摩此前的报告就知道了,老美在未来2-3年内根本没有办法制造出足够的稀土,到时候老川都下台了,但不排除我们配合老川一起演戏,大家要的是结果,过程并不重要,所以接下来,你会看到更加激烈的出牌,但记住,这就是制造氛围!

  A股当前的生态很有意思,一部分资金在管理层的号召下,想要做慢牛,但是另一部分资金却没有这么好的耐心,他们想要赚快钱,这背后其实是资金属性决定的,像险资这样的,肯定是长线资金,保险买了就要锁定五到十年呢,但是像银行理财、游资、甚至公募基金,那都是以年甚至以月为单位进行考量的,过去很多年这个市场主要就是短线资金,这也间接导致险资不愿意入市,如果不是眼下资产荒,估计他们还不愿意入市。

  那么管理层是不是希望都是险资这样的呢?当然不是,因为如果都是慢悠悠的话,市场就缺乏活力,企业也就融不到钱了,所以这个市场一定是各种力量进行互相钳制,股市的生态才会愈发健康。了解了当前A股的生态,就会了解市场会如何解读接下来这段时间双方的出牌,一定是制造焦虑,因为这是短线资金的核心诉求,只要不是太出格,管理层恐怕就不会干预,因为此前村里都表态了,对当前的情况是满意的,换言之,目前市场这个位置已经不需要GJD出手干预,上一次还是4月中旬的时候,所以周四大跌40点,压根没有什么护盘,就是各类资金在博弈。

  基于这个前提,所以大家会发现最近市场很容易出现缓涨急跌的现象!为什么涨起来就拖泥带水,跌起来却是雷霆万钧呢?缓涨是因为像险资这样的长期资金建仓都是悄悄慢慢买入,生怕惊动了市场。急跌是因为流通股本被锁定后,部分短线投机资金会想要抬拉市场,一旦发现不成功,那就会利用消息面制造焦虑,顺势砸盘,向上做不出,那就向下做,另外眼下程序化交易会利用自然语言扫描市场情绪,也容易出现连锁止损反应,产生急跌。但很明显,急跌的本质就是为自己制造捡便宜的机会!

  面对8月份的市场,我觉得就是给大家弯道超车的机会,这时候我们要清楚,所有的焦虑都是故意的,那么机构在制造焦虑的同时,一定会暗中吸筹,看清楚这点不就可以占机构便宜了!前提就是看懂机构的行为,别把自己给震出去了,比如下面这只股票:

  这就是大家眼下遇到最多的问题,看上去走势差不多,一旦有个风吹草动,就容易出货,但结果没想到却是踏空!该怎么办呢?实际走势本身就是机构大资金用来掩盖自己真实交易意图的手段,之所以大家分不清楚到底是机构是在出货还是洗盘,本质上就是对洗盘手法无法识别,虽然有些教学会告诉你如下的内容:

  但实际操作过程中,你依然很难用肉眼识别,但现在有了量化大数据模型,通过对交易行为数据的跟踪比对,最终可以将交易行为量化成可视数据,大家看下图:

  图中说的震仓洗盘现象,是指震仓即将进入尾声的阶段,要知道洗盘过程中无论怎么打压股价,最后大资金一定会有一个回补的动作,而我用的大数据系统,就是把这种交易行为给发现了,于是乎就可以捕捉到「机构震仓」现象。

 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区域内股价反复震荡,其实是机构在震仓,这时候还会担心吗?所以,如果我们看到了交易轨迹,那么也就不会对股价的调整有任何的负担了,相反还可能趁机布局下:

  这就是看行为轨迹和看走势不一样的地方,可能有的小伙伴对于为什么机构行为可以被捕捉到还是觉得奇怪,其实完全不用质疑当下的计算机技术,不要说机构的交易行为,就是你点个外卖的喜好,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来进行量化,何况机构交易行为本身就就有规模性、重复性和组织性等特征,当然可以被发现,只是没有经年累月的激烈,没法发现其中的规律罢了,你经过常年的激烈,就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。

  此外,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,不收会员,没有社交群,也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